找到相关内容1991篇,用时8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锡杖

    出世,分别善恶,有为无为,无漏,了智无碍,智慧成就,故曰智杖:为持禁戒、忍辱、禅定,一心不乱,常修福业,无时懈怠,如救头燃,故曰德杖……。”  由抄锡杖乃属比丘应携带的十八物之一,故在《大比丘三千...

    寂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3869474.html
  • 心灵的漏洞

    再寻那乞丐,已无踪影。 心灵漏洞吗?当然了。成见就是心灵的漏洞,嫉妒也是,猜疑、懦弱、浮躁、仇恨等等无不是心灵的漏洞,只不过每个人的心灵漏洞不同罢了。 心灵漏洞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明知而不去弥补,... 心灵的漏洞 许多年前,个求道的年轻人,为了获悉人生的道理,不辞辛劳,长年累月,跋山涉水到各地探访有道之士,寻求答案。时间一天天过去了,他也求教了很多人,但觉得自己一点收获都没有,他很失望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5974988.html
  • 显宗和密宗的差别在什么时候消失

    即没有登地之前。   也就是说,在没有登地之前,显密确实很大差别,但在登地以后,就没有差别了。例如,在显宗里没有金刚身的概念,更不可能其修法,这是密宗特有的一个修法。密宗认为,人的身体虽然是不清净的,但其中也一些清净的因素,如果能够掌握这些因素,使它趋于成熟,在它成熟的同时,的肉体就会逐渐消失,当它完全消失以后,肉身就转换为金刚身,金刚身可以不受任何外界地水火风的影响。   然而,...

   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

    |显宗|密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6064985799.html
  • 慧净法师:恶人若念弥陀,必胜世间善人

    诗偈,就可以作个对比。因为,他不愿生极乐,还在世间,即使修到非想非非想天,经八万四千大劫之后,还是有可能堕落三恶道。何况,他所修的如果只是人间,或是欲界天而已,世间的善都是的善、杂毒之善,不是究竟...大善人,胜过二乘。没有修行,而大行,为什么?背后当然弥陀的救度、弥陀的功德。 不过,这个不是鼓励我们去做一个恶人,我们学佛的人,学净土的人,当然会体会弥陀的善,然后就随我们的缘,随份随力去行这些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514387519.html
  • 问:修行人如何面对世间的福报?

    、财富、权势等世间的福报,从本质的角度来思维观察,都是的,都是无常的,都是不净的,这些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,反而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痛苦,所以它们的本质也是痛苦的。的人虽然有钱,但是他更烦恼;...的一些福报。就像个漏着的水池一样,里面本来就没有太多的水,很快就会尽的。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更加谨慎,更加小心翼翼,应该想尽办法将它转为道用,或者用这些世间的福报再次积累福德资粮。要不然的话,这些福报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5513394724.html
  • 嘎玛仁波切:出离心只是教你的心不要执著世间

    报。因为你真正的菩提心,又守三昧耶,这些无漏的福报会成熟在的因缘上面;但因为你没有想要出离这个世间,那么你整个的心就执著在世间,你的福报会让你再来人世,所有的这一切会颠倒成熟在世间法上,比如名利...,不要执著这些,放下你的执著,进入佛法之门,如果对于世间不执著,就会产生出离心,了出离心,你就抓住了究竟解脱道路的尾巴啦!   讲到出离心,许多佛教徒以为,既然对世间不要执著,那么就抛家弃子,什么...

    嘎玛仁波切

    嘎玛仁波切|出离心|执著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14/03/104501325500.html
  • 慈诚罗珠堪布: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(二)

    漏皆苦 (一)总述 今天接着讲四法印的第二个——漏皆苦。 “”是什么意思呢?关于与无漏的概念,一切部、经部以及唯识宗等等宗派,都自己不同的划分界限。《俱舍论》中讲过很多无漏的差别,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说,所谓“”,就是不清净的事物,包括所有的执着以及执着的对境;而“...

    慈诚罗珠堪布

    四法印|慈诚罗珠堪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15330637418.html
  • 契道之法

    世间法,出世间法,皆不离因果,今先以此开启话题。  因果之事,错综复杂;因果之理,深奥难懂;类归之,善、恶、无记、、无漏等等差别;造作之时,或由善转恶,或由恶变善,种种不一,解之难尽,故仅提出与因果密切关系,又较易了解之「道德」谈谈。  何谓道?能利益大众,与人慈惠者便是道。何谓德?行而得其应得之益者便是德。德又分阳德、阴德。阳德显明,属于,为善欲人知之,待得好名或得阳报,福随之尽。阴德...

    李炳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3640217.html
  • 佛教泛论(二十)

    获得是由于持戒,因此戒、定、慧三学极为重要。慧漏慧(漏智)、无漏慧(无漏智)二种,漏智又称世俗智。是就为烦恼所污而言,不能断迷理之惑。世俗智是取世俗之境的瓶衣等。漏慧中又含生得慧、闻所成慧(...于智,却不是忍。忍是今始见未曾见四谛之理,而漏慧是对无始以来所缘之境数数重观,因此摄于智。漏慧中,如五恶见的染污见及正见等六种被摄于见。这是因为此等推度之性。漏慧不断疑,所以不能视同无漏慧...

    宇井伯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747089.html
  • 正知正见——阿含解脱道次第之五

    思维想象,更不是用嘴巴讲。真正心领神会,那是言语道断。七 《杂阿含经》 七九七 (七八五)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何等为正见?谓正见二种……何等为正见取,向于善趣?若彼见施、说……乃至知世间阿罗汉,不受后,是名世间正见,世、俗,取,向于善趣。何等为正见是圣、出世间,无漏、不取,正尽苦,转向苦边?谓圣弟子苦苦思惟,集、灭、道道思惟,无漏思惟相应,于法选择,分别推求,觉知黠慧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0548038.html